7月17日,青岛科技大学“胶东抗大爱国主义教育”实践团赴栖霞烈士陵园,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。团队通过实地瞻仰、事迹研学等形式,深化对革命精神的时代认知。

团队系统研学三位不同时期革命烈士的典型事迹:在闽清“7·9”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中,战士刘景泰将唯一漂浮物让予战友后壮烈牺牲,其母在极度悲痛中主动提出停止搜救建议,以实际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情深与革命家庭的大局意识;乡村教师于和民历时二十三年坚守无名烈士墓,推动通过DNA比对技术完成烈士身份核验,经多方协作,确认该烈士为栖霞市苏家店镇蔡周政同志,实现历史记忆的精准归位与红色基因的溯源传承;燕京大学(现北京大学)团支部书记董文田烈士,毅然放弃优越生活条件,深入栖霞山区开展革命理论传播与实践工作,迁墓仪式中,村民自发组成护送队伍,生动展现早期知识分子与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,彰显革命者扎根乡土、服务人民的初心本色。



实践团指导老师丁雅琼带领队员,围绕“新时代青年红色基因传承路径”主题展开研讨。成员们结合烈士事迹,就“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关联性”“科技赋能历史记忆保护”等议题进行交流。晨光中,实践团成员向烈士墓碑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意。

本次栖霞烈士陵园主题实践,作为青岛科技大学“胶东抗大爱国主义教育”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,通过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,师生系统梳理革命精神谱系,积极探索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模式创新。活动有效强化了青年学子对“坚守信仰、服务人民、勇于担当”精神内核的认知,为培育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鲜活教育素材,切实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的功能作用。